首页 > 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专业介绍(含视频)
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专业介绍(含视频) 2020-11-02 13:45:11


1、基本情况:师资力量、开设专业、学生人数、是否有硕士博士点?
      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成立于2015年12月,是南科大工学院重点建设院系之一。我系共有教学科研序列20人,其中院士3人。在流体力学方向,已组建了一支“全特聘专家”的团队,该学科师资数全国前列。另有产学研教授2人,研究序列教员15人。本系快速完成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设有理论与应用力学、航空航天工程2个本科专业,力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力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力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2016至2019级在校生人数为169人,其中本科生80人,硕士研究生57人和博士研究生32人。

2、院系各专业简介:专业方向、发展前景。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理论与应用力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倾向的基础科学,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历史悠久、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专业,具有技术科学类的特点,其专业知识结构是许多产业和各类工程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比如航空航天、海洋、机械制造、土木建筑、天体力学等。因此是造就可纵览技术发展全局人才的摇篮。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培养掌握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力学及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
航空航天工程是充分体现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现代化学科。我校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是以我系相关专业的院士为学科带头人。其主要方向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等。该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理论基础、广博的航空航天专业知识、良好的飞行器设计综合能力和富有创意的航空航天领域高素质人才。

3、培养特色:和国内知名高校相比,有哪些培养特色?学科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按照南科大特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坚持“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学科)基础、鼓励(学科)交叉、多次选择(专业)”的原则。通过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未来国家发展需要,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拥有健全人格和批判思考能力、具有良好科学研究素养、科学创新精神与潜质、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成为未来能在相关学科领域起引领作用的国际一流科学家、技术专家、企业家。
      优势:
      1)  力学航空系以力学为立足,工程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现代化为培养,强化推进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优化后期专业教育,注重学科交叉,融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和人格养成为一体。
      2)  参照教育部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构建规范和符合教学规律的知识、能力、素养培养架构与课程体系,同时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包纳学科前沿知识,体现国际先进特色。
      3)  根据个性化培养的要求,科学合理配置必修课和选修课间的学分比例,为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保留空间;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的有效经验进行教学安排,合理设置各学年、学期所修学分的比例,有效实现培养目标。
      4)  积极建设跨学科、跨专业的“整合课程”、向全校开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从事科学研究、开展创新训练,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5)  按照国家教育部对各学科实验(实践)教学的最低要求,充分整合和挖掘实验实践类课程资源,尽可能多地设置多类型、多层次、交叉型的科研训练和实习、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按照“兴趣驱动、自主实践”的原则设置或安排,包括各类本科生科研活动、学科模拟竞赛、科技创新性项目、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国内外进修(交换)等。
  
4、就业方向及前景:毕业生的去向?深造率?雇主认可度如何?
      2015级17名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率88.2%,去向落实率100%;两人获校“十佳毕业生”称号,其中境外升学中有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知名学府继续深造;硕士研究生8人落实去向率100%,两人分获年度国家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称号;就业面广阔,已有毕业生在中国航天集团,华为、比亚迪、中兴、苹果等知名企业上班,就业单位评价优异。

5、平台支持:和哪些境内外知名高校有联合培养项目?交流交换项目?

境内外联合培养高校研究方向
新加坡国立大学1.    湍流
2.    湍流数值模拟和理论
3.    计算流体力学
4.    流固耦合
5.    气动声学
6.    微小尺度流体力学
7.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
8.    多孔介质流动
9.    软物质力学
10.  微纳器件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萨里大学
香港大学
华威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交流交换合作学校项目时间名额
Yale University3个月3人左右
University of Bristol2-3个月2-3人
University of Durham2-3个月2-3人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个月1-2人
University of Delaware2-3个月1-2人
University of Minnesota2-3个月2-3人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2-3个月1-2人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3个月1-2人
University of Sydney2-3个月1人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Dynamics and Self-Organization2-3个月2-3人
National Metrology Centre, A*STAR, Singapore2-3个月2-3人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2-3个月5人左右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2-3个月1-2人
McGill University3-4周2-3人 
Singapore10天1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