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专业介绍(含视频)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专业介绍(含视频) 2020-11-02 13:00:00


1、基本情况:师资力量、开设专业、学生人数、是否有硕士博士点?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现有33名核心教师。平均年龄40岁,100%副高以上职称,70%以上正高职称。100%具有博士学位,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经历。
 
现开设专业3个。
本科生441名(在读244名、已毕业197名,生师比8:1)
研究生232名(在读180名、已毕业52名)
2017年获批“电子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2020年申报“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2、院系各专业简介:专业方向、发展前景。
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双万”专业)包含如下方向:
能源光子学
信息显示与照明
微纳光子学
光纤光子学
相干成像
VR/ AR
生物光子学
可穿戴技术
太赫兹光子学
先进光子学材料和器件
光通信
特种光纤和光纤器件
②信息工程 包含如下方向:
医疗机器人
机器人视觉
无人驾驶
图像处理
通信和网络的信号处理 信息传输与频谱监测
语音识别和人机交互
电磁能量转换与处理
计算机视觉技术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自动与智能控制
信息安全
③通信工程(广东省“双万”专业)包含如下方向:
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
无线大数据
物联网
宽带无线系统优化
微波、毫米波、太赫兹器件与系统设计
基于知识和认知的优化和建模技术
智慧医疗与大健康
 
全部专业正在进行国际ABET认证。
发展前景:在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通信、新能源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和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3、培养特色:和国内知名高校相比,有哪些培养特色?学科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南科大电子系的独特优势:放眼全球、协同创新
①专业培养与产业需求相结合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涉及领域: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等。
超前布局前沿产业:第六代移动通信、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空天海洋、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超导芯片等。
②学科交叉融合
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干,多元专业选修为辅:
与信息、物理、机械、计算机、材料交叉课程交叉课程,共10余门。
③创新创业的育人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训练:企业导师
项目实践:创业团队孵化器
科技竞赛驱动:电子设计大赛
④科教融合
科研项目与科研论文:获批科研项目近160项,总经费超2亿元,科研经费约150万元/年/人,高水平论文8篇/年/人,专利2项/年/人。
指导本科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20余人次,获批专利4项,获得学科竞赛奖励(含国际级)13项,其中省部级奖励5项。
⑤全球视野、家国情怀
本科生英文授课占比40%,研究生专业课英文授课占比100%。
举办学术讲座100余场/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访交流20 次/年。
广泛开展横向项目合作:华为、华星光电、华大基因等龙头企业。

4、就业方向及前景:毕业生的去向?深造率?雇主认可度如何?
历届毕业生中,出国深造约占60%,就业约40%。
深造高校包括:美国、英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知名高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纽约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
就业企业包括:华为、腾讯、中兴、阿里巴巴、美国国家仪器(NI)等知名企业。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拥有18个实习基地,每年可接收实习生200余人。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电子系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南科大所有院系的首位;电子系毕业生的最高年薪为35万。

5、平台支持:和哪些境内外知名高校有联合培养项目?交流交换项目?
自2016年起,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每年资助约60名学生参加海外短期交流活动,均前往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或科研院所。
交换生项目: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
2020年推行项目
①普渡大学(3+1+1联培项目)
两弹元勋邓稼先、火箭专家梁思礼的母校
世界工科老牌名校、电子工程常年排名全美前六
5年获南科大学士学位和普渡大学硕士学位
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BME项目)
全球排名第一的王牌专业
4年获南科大学士学位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硕士学位

6、入读门槛:选专业有哪些要求?
设立拔尖人才班(尖子班),需在校内选拔。选拔方法为:
每级约10名本科生(每年10%的淘汰率),通过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自主面试招收。
0+4制:高考省前500名、全省0.1%以内或获得全国数学、物理、信息学科竞赛金、银牌。
1+3制:GPA校排名前100名。
2+2制:GPA系排名前10%。
拔尖人才班培养特色:
注重数理基础:强调数学和物理基础的培养(电子->物理->数学)。
名师引导:由国际知名学者担任学术导师。
邓青云(OLED之父、美国工程院院士)、吴柯(加拿大两院院士)、Jamal Deen(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长、加拿大两院院士)、孟庆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张宏(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于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Bill Moran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孙小卫(OSA Fellow)、王太宏(973首席科学家)、沈平(OSA Fellow)、何志海(IEEE Fellow)、George (MIT教授)等。
工业界导师:华为等企业CTO级别。
国际视野:每个学生推荐赴国际名校和知名课题组交流学习不少于6个月。